1.文综到底该怎么读?怎么很用力了,还是没提高?
2.新课标卷文综几年了为什么不考地球运动?2013高考会考吗?
3.最后一个月怎样复习文综
对高三地理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是准确熟练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今年的几种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时间的运算、地球运动的意义(特别是公转意义)、影响天气的因素(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气候类型的判别、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内外力作用、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于这部分知识要舍得下功夫,准确地理解其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其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完整的回答好问题。
如北京卷36题PQ线的东南部属于____ (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征是______。内力作用在图示地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地形区,如何概括气温降水特征,不知道内力作用的具体形式,这些问题是无法准确完整回答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我们不鼓励同学花费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学习中要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这是保证答题完整、规范和准确的基本保证。
二是切实进行以图表为载体的能力训练。
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图表也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因此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应该成为经常性的练习。关于地理图表的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今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地理题中就有4道等高线地形图。二是统计图表,是人文地理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如老课程卷中就有6幅统计图表,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征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你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整个试题就无法下手,对区域图,除了从海陆分布、国界、省界、河湖特征、地形起伏等方面抓住其主要特征外,对于一些重要的经纬线一定要烂熟于心,如天津卷的11题,如果你对中国版图的经纬线分布不熟悉,很难判断该城在天津的东北方向。
三是科学对待热点问题。
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命题必然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如WTO对我国三大产业的影响APEC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中东局势与能源问题,石油价格的波动,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问题与建设新城镇,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北京申奥,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欧盟与欧元,印巴问题等都不能不关注。但地理复习中对于热点问题的态度不同于政治历史等学科,地理试题考查热点往往是以热点地区为载体,考查的内容仍然是地理的主干知识,如文科综合(1)36题,考查的内容都是地理的主干知识,河流的补给、气候特征、生态问题等。但你能说它没关注热点吗?它考查的地区是靠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是近年重要的热点地区。第39题关注的东北振兴,但考查的内容是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如果单独考查你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如果政治、历史也围绕东北来设问,它就是一个重大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往往成为文科综合命题的核心,但由于复习时间紧,课时少,许多老师和同学就集中精力分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而忽视了全面打基础,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到头来得不偿失。
综观今年的几种文综试卷中的地理题,总的来看命题技巧日益成熟,基本上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对中学地理改革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试卷偏难、偏怪,特别是今年的文科综合(2),其中的济南泉水题、人造卫星题等,受到了许多老师的批评;有些试题知识点分布不平衡,选修内容一点没有,如文科综合(2)、(3)和北京卷;有些试题的答案设计也有问题,如文科综合(2)中的36题的水文特征的答案是: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这显然与中学课本上流量、汛期、含沙量和有无冰期等相差大太。这些对于高三地理复习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地理在文综中的地位认识的偏差造成的,将地理用来拉开分数差距、提高区分度的手段,是中学地理不能承受之重。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中学地理老师应该通过适当的途径来与命题人沟通,也希望命题人能注意倾听来自一线的老师的声音,而不能用三个月不得对试题进行评价来掩盖其中的问题。但命题人能否听到我们的声音,接受我们的意见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认真学、学得较好的同学也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高三复习
把高三的复习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高三文科复习四忌
一忌抛开考纲,盲目复习。高考各科都有《考试说明》,学生首先应该依据《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考查范围和重点内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忌急于求成,忽视小题。有些学生认为文科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太多,而在高考中基础知识题的分值不高,所以索性就放弃了。他们不知道解决好基础知识,正是提高文科成绩的关键所在。
三忌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有些学生认为与理科相比,文科知识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可以随意捡章节进行复习。其实文科复习应兼顾知识、能力、方法三个层次。
四忌浮光掠影,只重皮毛。有些学生只重视知识的背诵,缺乏专题性反思,不知道自己的涨分点在哪里。
个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农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自己一学期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漏洞,还可以向你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把它戏称为一次“小高考”。这次考试还有一层特殊的涵义:它是高校招生中保送、推荐、评选市级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我这里,特别提醒学习较好的高三同学,要格外重视这次考试。
第二阶段从寒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阶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 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第三阶段从一模结束至高考前,时间大约两个月。这是高考前最后的一段复习时间,也可以称为综合复习阶段。随着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可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因此,这个时期应当以卸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此时,第天不必复习得太晚,要赶快调整高三一年紧张复习中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另外,这个时期不必再做过多的过量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应该做少而精的练习。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可谓字字珠玑。在复习中,我们中做题应先易后难,选择题拿不准也不要放弃,选一个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以上我介绍的是我在高三时的复习和体会。我想,我们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也应该重视日常每天每周的复习安排。
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复习时间。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每天可供我们自己利用的时间并不多,其中最长的一段时间大约就是每天晚饭后至睡觉前的三个多小时时间。能否利用好这段时间,是高三复习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不要在一个晚上把五科全复习到,这样做只会不分主次、自找麻烦。试想,仅仅是不足四小时的短短的一段宝贵时间,怎么能经得起五科的轮番轰炸呢?因此,我建议大家在一个晚上专攻一门到两门,抓住重点,集中精力,以争取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我在高三每天晚上复习时,周一定为数学日,周二定为英语日,周三定为物理日,周四定为语文日,周五定为化学日,每晚集中精力复习一门功课,长期坚持,效果不错。
除了以上所说,学习的方法与态度,以及考试的心态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在考试时总考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拿不到理想的分数,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考试时过于紧张的缘故,还有就是把考试的分数看得太重,所以才会导致考试失利,你要学会换一种方式来考虑问题,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人们常说,考试考得三分是水平,七分是心理,过于地追求往往就会失去,就是这个缘故;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即把考试当成一般的作业,理清自己的思路,认真对付每一道题,你就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你要学会超越自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心里不要总想着分数、总想着名次;只要我这次考试的成绩比我上一次考试的成绩有所提高,哪怕是只高一分,那我也是超越了自我;这也就是说,不与别人比成绩,就与自己比,这样你的心态就会平和许多,就会感到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学习与考试时就会感到轻松自如的;你试着按照这种方式来调整自己,你就会发现,在不经意中,你的成绩就会提高许多;
这就是我的经验之谈,妈妈教给我的道理,使我顺利地度过了中学阶段,也使我的成绩从高一班上的30多名到高三时就进入了年级的前10名,并且没有感到丝毫的压力,学得很轻松自如,你不妨也试一试,但愿我的经验能使你的压力有所减轻、成绩有所提高,那我也就感到欣慰了;
最祝你学习进步!
文综到底该怎么读?怎么很用力了,还是没提高?
问:在距高考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如何提高英语的考试成绩?
答: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急躁,要每周坚持做一定数量的试题,两到三套即可,以保证做题的速度。早晨坚持读书,教材和新概念都行,培养语感。同时,要养成做错题的习惯,早晨读背这些错题,渐渐消灭错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要在作文上提高分数必须坚持写作文。
问:英语阅读类题分值比重很大,答题时有何技巧?怎么答题才能又快又不失分?
答:英语阅读类题有一些技巧,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很有必要,可先读一些阅读技巧类的书籍。言为心声,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弄清楚作者是褒扬、批评,还是客观描述,切忌抛开文章用自己固有的知识作答。对做错的归纳、推理题目要和标准答案比较,矫正自己的推理思路,以免再犯。
问:如何提高英语作文的分数?
答:英语作文要想得高分,要做到四点:一要给作文留出足够的时间,切忌仓促而就;二要卷面干净,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三要先列提纲,打腹稿;四要答题规范,写好前四行或者第一段。
语文
问:自从升入高三以来,考试就多了起来,模拟考试之后应该怎样分析总结?
答:模拟考试无论是在难度、广度,还是在试题形式和数量上都与高考相当接近,是高考的很好演练,应该珍惜,马虎不得。要认真分析总结每次模拟考试。考试之后,有的学生拿到考卷,一般看看分数,看看哪里扣了分就弃置不顾了。
正确的做法是在拿到卷子之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考卷的总结分析上。怎样分析总结呢?先把错题改正过来,把正确的答案用彩色笔抄录在旁边,要把出错处明显标出来,以便复习时查看。然后分析丢分的原因,要进行分类统计,各扣了多少分,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主要问题。这样,既可以避免盲目乐观,又可以避免灰心丧气。经过如此分析,再制定改进措施也比较容易,比较切合实际。
问:材料作文如何审题,如何避免结构混乱?
答:“观材有术,必观其理”。材料作文的寓意、事理、哲思就是其立意所在。虽然刘勰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精辟概括,但“多用兵不如巧用计”,一个好的方法比热情更重要。找关键词关键句、把握主要情感倾向、依据主要叙述对象由果溯因都是解密材料作文的方法技巧。而且各个方法之间可以互相验证,殊途同归,为材料作文的立意再加一重保险。
训练以“结构简单化”为最妙,并列结构就是不错的选择,学生易把握,训练易见成效,考场易得分。比如论述“财富”时,可把以下观点并列分段论述:有人认为权钱双赢是财富;有人认为身强体健是财富;有人认为学识渊博是财富;有人认为苦难磨砺是财富;有人认为亲情友情是财富。观点发散思维,分条并列,逐一论述,结构清晰,观点鲜明,便于操作,特别是容易抓住改卷老师的心。针对后一问题,学生要合理安排答题步骤和时间,为作文构思和写作预留至少1小时的时间,才能在稳而不乱、稳而有序、结构清晰中获取高分。
历史
问:近几年历史考题往往与时政新闻有关联,复习时应该怎么把握?
答:应该对去年7月至今年5月出现的重大时政新闻给予必要的关注,特别是能够和历史结合的内容要注意联系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相关的内容;联系的时候将相关知识点详细列出,以便复习的时候查阅。2007年高考大家都认为建军80周年是个热点,高考却考察了中国建军前中国军队的变革演变历史,很是出乎意料,这也提醒我们对于热点相关的内容复习一定要全面。例如改革开放30周年,要从古代史上的改革、世界史上的改革等不同角度和改革开放30周年结合起来进行复习,因为所谓大综合实际上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
问:历史记忆题怎样复习?
答:复习时对基本知识点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诵,只要意思相近即可,因为近年来高考试卷答案意思相近就给分。
政治
问:在政治备考复习中,书本知识背得很熟,可是考试成绩没有明显提高,这该怎么办?
答:要让知识转化为分数,应该从以下环节突破:一是背书不能机械地背一个个孤立的知识,而应该把书本知识体系化,背一个点就应该带出一串知识;二是做题,将思维程序化,学会分析试题的设问,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要盲目做题,多研究高考试题,一定要训练明确的答题思路,这是事半功倍的做法。将背书和做题、看题有机结合起来。
新课标卷文综几年了为什么不考地球运动?2013高考会考吗?
看看你是否存在以下误区或者盲点,请仔细阅读:
误区之一:只抓重点、热点,忽视双基
有的同学认为由于总复习时间紧,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题量小,考查的知识点少,知识的覆盖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点、热点就行,不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甚至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再也不重要了,从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并不是空中楼阁,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任何能力培养都无从谈起了。题目学科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学科准确性。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人为地断章取义、分割支解,都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把握的盲点,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知识,绝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更何况综合测试部分只占到整个试卷分值的20%,单科知识仍占考试的80%。而且随着单题分值的大幅度增加,使学生每错一题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练习题,将课本知识全面不漏地复习一遍,制定好复习,把握好复习时间,集中精力,以基础不变应高考万变,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
如何复习、掌握基本理论?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 , 横向串联。其次是掌握基本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在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比如历史学科的双基,就是要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概念、基本线索、阶段特征、每一阶段的关键史实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为综合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忌盲目地、过多地追逐跨学科的综合。主要包括:(1)基本的历史知识:五大知识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过程)。近年来新趋势:考古知识、文物知识、艺术修养(书法、篆刻)。(2)基本的历史概念:专制与立宪;革命与改良;宗教、神权;经济全球化;世界统一体化。(3)基本的历史规律:封建盛世的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等。(4)基本的阶段特征:明清时期──落日辉煌。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思想等层面反映。(5)历史主体(干)知识:中古──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世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误区之二:忽视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单兵作战
有的同学还像过去那样局限于单科范围之内,忽视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而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关起门来搞复习,其结果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
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不是各学科单科考试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考生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因此,考生不仅要研究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加强政史、史地、政地以及政史地三科之间的联系,使自己的学习逐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因此,考生在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例如,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必须根据各个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经济常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对外开放)、哲学常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和政治常识(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和外交)三个学科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思想政治的整体印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对于每个知识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
误区之三: 疏于应试能力,冷淡热点
新的考试模式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试的方法。而有同学跟不上形势,老方法对新高考,结果是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
结合近几年的综合考试,考生在复习中应做到: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切忌死记硬背,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而对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②要培养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要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③练习要精选,内容要恰当,试题要注意筛选,切忌再用题海战术浪费宝贵时间。④试题的答案要“准”、要“精”。要多研究综合能力考试的性质、目标、和要求,特别是高考综合试题的评分标准。因为综合试题的标准答案无论是在答题的层次、逻辑关系,还是在答案文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⑤要精心研究综合考试标准答案中的“加分规定”,在平时的考试中要尽量向综合题的标准答案靠拢,要培养自己求新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复习中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高考涉及的时政热点范围广、内容多,要掌握和利用每一个时政热点是不可能的。所以,选准时政热点是有效利用时政、有针对性地备考的前提。同学们应掌握哪些时政热点呢?
首先,有三条标准可供参考:一是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文综测试以问题为核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中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因而我们应关注西部大开发、反腐败与党的建设问题、“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党的领导,等等。二是带有战略性的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如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精神、和平与发展主题、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等等。三是既是社会热点又与历史、地理知识联系密切的时政热点,这样的热点容易形成大综合题。如与对外开放、国家主权、经济结构调整、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相关的热点问题。同时体现以上三条中两三条的,即社会热点、教材知识与政史地知识的结合点,就是我们应重点关注的时政热点。
其次,热点取材时间周期要长些,不能局限于一年。我们不仅要关注一年内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
最后,选取时政的地域应以国内为主。文综测试越来越偏重于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特别是国内一些持续性热点,而国际热点考查较少,这反映了“以我为主”的原则。
误区之四:盲目追逐综合训练,猜题押题
有些同学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文科综合存在恐慌和忧虑心理,认为综合科目的满分为300分,每小题分值很高,于是就把目光放在“X”上,过早进行跨学科交*渗透,在高三上学期就进行综合科目的模拟测试。或者买来几套文科综合模拟试题,搞题海战术,侥幸碰上原题。这一误区造成考生由于未打好扎实的基础,忽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严重影响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文综复习切忌题海战术,多做题不如巧做题。综合考试题量少、分值大,做再多的题也很难碰上高考题。平时学习中一定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做题,做题的目的不是押题,而是练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多练习一些典型的题、角度新颖的题,三科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通过练题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知识答题能力,等等。特别是到了高三后半学期,卷子如山,来自各地的题很多,必须有选择的做题。这样既能节省学习的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应该舍得放弃,舍弃单纯知识性排列的题、太难太偏的题,要选择有新意的题,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题,三科知识结合比较自然的题。
这个热点会考,那个热点不考,这是错误的想法。它会误导复习的方向,影响高考的结果。其实,文综测试一直在想方设法反猜题押题。我们在备考中利用热点不是为了猜中多少高考题目,而是为了锻炼打好扎实的基础,培养过硬的能力。扎实的基础和过硬的能力是高考取胜的法宝。文综复习同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文综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适当做些精要的习题并注意有利于我们形成解题新思路、新角度、新视点和新方法。练习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度进行跨学科综合训练。练习要注重创新性。
误区之五:不管考试动向,闭门造车
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埋头苦干就会取得好成绩的,从而忽视高考命题趋势和动向,没有领会文综考试的特点和要求。一句话,不了解考情。
高考命题原则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 打破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 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作为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就应尽快熟悉考试模式、性质、形式、特点及要求,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近几年的综合能力测试与全国统一考试单科试题对比,不难发现,不论试题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①试题的目标和要求不同。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某一要素、某一局部或某一阶段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核要求不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总汇”。另一方面,综合能力考试也不是在测试所谓的“一般智力”或“一般能力”,它测试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又相对独立于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②试题的结构和特点不同。比如政治学科,无论是文理小综合或大综合测试,Ⅰ卷均用单项选择题,取消了单科考试中的不定项选择题:Ⅱ卷取消了单科考试题型中的辨析题和论述题,只剩下了问答题一种形式。政治学科试题量急剧减少,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变小,且知识考核的知识点分布不均,但单题的分值却大大增加。试题取消了纯时政题,考试的侧重点逐步趋向多学科的综合。政治试题仍然以大量的热点问题为载体进行命题,但一些次热点问题也常见卷面。在考查能力上,更加凸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试题的综合上,无论是第Ⅰ卷选择题还是第Ⅱ卷问答题,均用了组合式设计,即以“一材多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它需要考生用学科内外的知识渗透交*分析,综合考查的力度逐渐加大,在评分标准上也更加体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只要以正常的心态、科学的方法,把握高考命题动向,打牢双基、提高能力,辅以适当的训练,文综高考,你一定行!通过认真阅读上面的内容反思下你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提高,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祝你学习进步,金榜题名!
最后一个月怎样复习文综
1、这几年没有考的原因:题目出的太难,99.9的学生基本靠猜,考了和没考是一个样,没有意义,所以一直在调整过程中,主要是研究全国其他地区的试题情况,毕竟是国家层次的卷子,所以要谨慎;
2、没有说过彻底不考了,因为这一部分在课程标准中还有要求,所以必须复习,千万不要放掉!
3、通过近几年其他地区的考试情况看,地球运动的题目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难度大大的降低了,所以由此可见,如果新课标卷中考查,难度一定会大幅度降低,如果你没有复习那你一定后悔;
4、如果你通过复习实在是不会也没有关系,实在不行就放弃,一是因为高考题中地球运动的题一般是1--2个选择题(1个纯地球运动题的可能性最大),分值不高;二是地球运动这部分在地理中知识相对独立,没有和其他知识融合,如果考查一般只能单独考查,综合性小;
2013年高考考不考谁也不敢说,但有两点可以说,一是最近3年新课标卷没有考地球运动的题了;二是地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其他地区都已经涉及这方面知识的同时,新课标卷从出现以来还没有出过地理信息技术的试题!
自己好好复习就可以了,把自己的底子打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相信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高考文综272分经验......
1,保持心态平稳,情绪起伏不要太大,既不太高兴也不太失落.对周围的人尽量友善,多做好事.你身边的同学不是你的敌人,你的竞争对手在全省乃至全国.
2,复习的时候书的目录很重要(特别是文科),借助目录来梳理知识体系.课本多看,我当时历史地理政治书,每一本,翻了3遍,这还只是高考的前一周之内看的数量.我们的一个考到北大的学姐,据说她看了8遍.
你需要在脑子里形成这本书的影象,让自己可以在脑海里翻书.
3,做完题后对答案的过程很重要,我们老师的要求,也是我们几个月的复习的做法是,自己做完试卷,自己批改,把没答好的部分,全部补上去.并且补的时候要注意分析为什么自己没答好,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效果显著.
4,最重要的一招,分析出题老师的意图和得分点.比如一道16分的大题,分为2问,那么可能第1问是8分,第2问是8分;如果分为3问,可能第一问是4分,第2问和第3问都是6分.这具体要看问题有多重要.
在基本分析以后,你可以大致猜测这一问你需要答几小点才可以拿全分数.比如:4分的题可能需要答2小点或者4小点,6分的题可能需要答3,4,6小点.作为文科生而言,当然是越全面越好.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概念,内容,本质,结果,影响,意义.如果是讨论内容或者意义,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政治意义,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影响等.
以上文字作者咩咩没肉吃